close
這篇文章純粹是我個人的觀點. 由於以前長年居住於西方國家,耳儒目染之下,
觀念相對於比較洋派. 嗯~如果比較無法接受西方思想的朋友,可能就別看這篇
了吧! 要不然,可能會火冒三丈喔!
觀念相對於比較洋派. 嗯~如果比較無法接受西方思想的朋友,可能就別看這篇
了吧! 要不然,可能會火冒三丈喔!
對於養兒育女方面,在西方人來說,是沒有所謂的「傳宗接代」和「孝道」這兩回事.
在孩子18歲以前,西方父母撫養孩子是因為孩子沒有獨自謀生的能力,這是一種責
任,他們也不強求任何回報. 18歲之後,孩子的生活必須他們自己全部負責,父
母就不再插手孩子的事. 也因此,父母和孩子都各自會有很多空間去發展自己想
做的事,或經營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果孩子成人後,對於父母有所感恩和回
饋,西方父母會欣然接受,但不會強求. 你問,可是養孩子要花錢、花時間,難
道這樣的投資不該得到一些回報嗎? 對於西方父母來說,養孩子並不是一種投資
報酬的關係. 如果有這層顧慮,那大可以選擇不要生小孩. 更何況,一個嬰兒
並不能替他自己決定要不要來到這個世上,而是父母決定要不要生下這個小孩,所
以把一定要「反哺」這個義務加諸在他身上,是非常不公平,且不合理的.
在孩子18歲以前,西方父母撫養孩子是因為孩子沒有獨自謀生的能力,這是一種責
任,他們也不強求任何回報. 18歲之後,孩子的生活必須他們自己全部負責,父
母就不再插手孩子的事. 也因此,父母和孩子都各自會有很多空間去發展自己想
做的事,或經營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果孩子成人後,對於父母有所感恩和回
饋,西方父母會欣然接受,但不會強求. 你問,可是養孩子要花錢、花時間,難
道這樣的投資不該得到一些回報嗎? 對於西方父母來說,養孩子並不是一種投資
報酬的關係. 如果有這層顧慮,那大可以選擇不要生小孩. 更何況,一個嬰兒
並不能替他自己決定要不要來到這個世上,而是父母決定要不要生下這個小孩,所
以把一定要「反哺」這個義務加諸在他身上,是非常不公平,且不合理的.
反觀東方的父母,真的很辛苦!常常是一輩子都在照顧孩子,並替他們負責. 結
果,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父母也就越來越無法抽身. 所謂的「尼特族」或「啃老族」
或許就是這麼產生的. 當然啦,我本身對這兩個族群並無任何意見. 是否當一位
尼特族或啃老族,這純粹是每個人的選擇,也有可能是大環境下的影響. 東方的父
母常常視孩子為自己的財產,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念抹煞了一個個體可以發展的機
會和可能,孩子於是是在達成父母自己曾經無法達成的願望. 但是,孩子的願望並
不等於父母的願望啊! 父母憑什麼這麼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想要的,就是孩子想要
的呢? 孩子往自己不想去的地方發展,會開心嗎? 會真心感謝父母為他的犧牲奉
獻嗎? 給予,是針對對方的需要去給予,對方才能感受得到,不是嗎? 父母應當
是有限度的對孩子想要發展的方向給予資源,剩下的,應該拿去成就自己想要的,這
樣,才比較能夠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果,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父母也就越來越無法抽身. 所謂的「尼特族」或「啃老族」
或許就是這麼產生的. 當然啦,我本身對這兩個族群並無任何意見. 是否當一位
尼特族或啃老族,這純粹是每個人的選擇,也有可能是大環境下的影響. 東方的父
母常常視孩子為自己的財產,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念抹煞了一個個體可以發展的機
會和可能,孩子於是是在達成父母自己曾經無法達成的願望. 但是,孩子的願望並
不等於父母的願望啊! 父母憑什麼這麼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想要的,就是孩子想要
的呢? 孩子往自己不想去的地方發展,會開心嗎? 會真心感謝父母為他的犧牲奉
獻嗎? 給予,是針對對方的需要去給予,對方才能感受得到,不是嗎? 父母應當
是有限度的對孩子想要發展的方向給予資源,剩下的,應該拿去成就自己想要的,這
樣,才比較能夠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西方的方式,有好有壞. 好的是,父母和孩子再經過18年以後,都各自還可以有很
好的發展空間; 壞的是,家庭的凝聚力可能沒有那麼強. 東方的家庭方式,也是
有好有壞. 好的是,孩子可以從父母那邊得到無止境的資源;壞的是,自己本身在
發展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自由. 我自身的家庭,父親對我採取的是非常西方的風格,
母親對我採取的卻是很傳統的作法,也就是所謂的「重男輕女」那一套. 所以,我自
己本身是傾向西方的風格. 當然,也很清楚此一作法的壞處. 我個人是認為,父
母對孩子的愛與照顧,是不能把它當作「投資報酬」這麼利益的關係來看待. 但是,
我並不認為孩子18歲後的死活,父母都應置之不理. 而應該是從一個輔助的角色呈
現,但孩子還是應該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好的發展空間; 壞的是,家庭的凝聚力可能沒有那麼強. 東方的家庭方式,也是
有好有壞. 好的是,孩子可以從父母那邊得到無止境的資源;壞的是,自己本身在
發展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自由. 我自身的家庭,父親對我採取的是非常西方的風格,
母親對我採取的卻是很傳統的作法,也就是所謂的「重男輕女」那一套. 所以,我自
己本身是傾向西方的風格. 當然,也很清楚此一作法的壞處. 我個人是認為,父
母對孩子的愛與照顧,是不能把它當作「投資報酬」這麼利益的關係來看待. 但是,
我並不認為孩子18歲後的死活,父母都應置之不理. 而應該是從一個輔助的角色呈
現,但孩子還是應該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以同樣的西方思考邏輯來看,我不認為婆媳關係是存在的. 所謂的「婆婆」就只是老
公的媽媽. 硬要因為婚姻關係,而把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當作自己的媽,實在
是有違大自然的邏輯. 傳統東方家庭,要女人結婚後就放棄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不
合理的. 那男人呢? 為何男人不也來放棄自己的家庭呢? 結婚應當是兩個可以
為自己負責的成人,對自己的家庭負起責任. 而所謂的婆婆,是在婚姻育兒這方面
的前輩,也許她所提供的參考資料會不符時宜,但相信仍舊是有可以運用的部分,有
我們尊敬之處. 因為老公並不是自己的財產,所以也就沒有跟婆婆爭的必要.我想
,這樣是比較平衡的想法吧.
公的媽媽. 硬要因為婚姻關係,而把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當作自己的媽,實在
是有違大自然的邏輯. 傳統東方家庭,要女人結婚後就放棄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不
合理的. 那男人呢? 為何男人不也來放棄自己的家庭呢? 結婚應當是兩個可以
為自己負責的成人,對自己的家庭負起責任. 而所謂的婆婆,是在婚姻育兒這方面
的前輩,也許她所提供的參考資料會不符時宜,但相信仍舊是有可以運用的部分,有
我們尊敬之處. 因為老公並不是自己的財產,所以也就沒有跟婆婆爭的必要.我想
,這樣是比較平衡的想法吧.
在東方的家庭裡,孩子是家庭的重心;而在西方的家庭裡,夫妻才是家庭的核心.
我認為,夫妻應該把重心放在彼此關係的經營上. 夫妻關係好,家裡的氣氛是和樂
的,通常孩子也較不易有偏差的行為個性. 因為,夫妻良好的關係通常表示兩人之
間溝通良好、合作無間,在淺移默化之中,孩子是會學習父母之間的溝通方式,甚至
是父母對孩子的溝通方式. 反之,過度的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之間為的只是
要把例行生活瑣事處理完畢,彼此溝通不良,氣氛不和諧,孩子就容易找夫妻間的細
縫鑽. 於是,偏差的行為個性就易產生. 至於,我為什麼會這麼清楚呢? 因為
自己的父母以及朋友的父母,很多都是不良示範啊! 只是,我們自身的偏差想法,
是自己已經經過些許修正,算是在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範圍內.我的完美主義就是一個
很好的例子~
我認為,夫妻應該把重心放在彼此關係的經營上. 夫妻關係好,家裡的氣氛是和樂
的,通常孩子也較不易有偏差的行為個性. 因為,夫妻良好的關係通常表示兩人之
間溝通良好、合作無間,在淺移默化之中,孩子是會學習父母之間的溝通方式,甚至
是父母對孩子的溝通方式. 反之,過度的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之間為的只是
要把例行生活瑣事處理完畢,彼此溝通不良,氣氛不和諧,孩子就容易找夫妻間的細
縫鑽. 於是,偏差的行為個性就易產生. 至於,我為什麼會這麼清楚呢? 因為
自己的父母以及朋友的父母,很多都是不良示範啊! 只是,我們自身的偏差想法,
是自己已經經過些許修正,算是在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範圍內.我的完美主義就是一個
很好的例子~
我想,結論是這一方面的議題,本來就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所有的方法,都有好
有壞,大家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 也許,我們都一起學習吧~
全站熱搜